宋代的茶文化
2020-02-18 14:19:23 作者:徐爱清 来源: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网友评论 0 条
今日焦点关注
茶,兴于初唐,盛在宋明。尤其是宋朝,把茶融入社交会友、诗词文学、经济往来等活动之中。
茶,不求酒的浓烈,也不甘于水的平淡,始终保持着清香溢人和甘甜本色。宋代杜小山有诗云:“寒夜客来茶当酒,竹炉汤沸火初红。寻常一样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。”朋友来访,以茶代酒,话人生,诉衷情,心似明月,香如寒梅,体现一种内在的道德。茶如交友,只有慢慢地品味,才能品出茶的清香,品出感觉,品出默契。
宋人讲究茶要“新、香、纯”,水要“清、洌、甘”,在清雅寂静的环境里得其真味,领悟茶道的清高。据说苏东坡曾受王安石委托带一罐中峡水,苏东坡一路赏景到下峡才猛然想起,要船夫逆回已难行,只好从下峡取罐水。王安石煮水泡茶,品了一口,直言不讳地说是下峡水。苏东坡拱手讨教,王安石说:“这瞿塘水性,出于《水经补注》。上峡水性太急,下太缓,唯中峡缓急相半。此水烹阳羡茶,上峡味浓,下峡味淡,中峡味浓淡之间。今见茶色半晌方起,故知是下峡。”苏东坡深为敬佩,将实情坦然相告。后来王安石改革遭人攻击,不同政见者拉拢苏东坡反对王安石时,被苏东坡严词而拒。这份自然澹泊、和诚处世的茶水情义,至今为人称颂。
茶尚为荣的文人雅士,不仅嗜好品饮,且好参与采茶、制茶,于是斗茶之风兴起。有一次,司马光约人同聚斗茶取乐,邀大家看茶样、闻茶香、尝茶味。按照当时风尚,白茶品质最佳,司马光、苏东坡所携都是白茶,但苏东坡泡茶的水是上雪水,水质好、茶味纯,从而占了上风。司马光心中不服,想出个难题,便笑问东坡:“茶欲白,墨欲墨;茶欲重,墨欲轻;茶欲新,墨欲陈。君何以同爱两物?”众人听之拍手叫绝。谁知苏东坡稍加思索,笑着反问:“奇茶妙墨俱香,公以为然否?”叫人无不信服。茶墨有缘,兼而爱之,茶利人思,墨兴茶风。斗茶不失情,文墨增友谊,传为茶风美谈。
宋代茶风奇趣多。以茶为友,尤喜“分茶”游戏,而茶令的首创者当推李清照。在“酒阑更喜团茶苦”的生活中,李清照独创了一种我国特有的茶令。李清照与第一任丈夫赵明诚,志趣相投,二人常在饭后之余,坐“归来堂”上品茶,互猜典故,翻书证实,以角胜负,胜者饮茶庆贺。有一次激情忘神,李清照不觉让茶水泼湿了衣裳。后来纳兰容若在《浣溪沙》词中曰:“被酒莫惊春睡重,赌书消得泼茶香。”
文人墨客品茶做诗,茶以雅志。宋朝宰相蔡襄的《北苑十咏·造茶》诗:“糜玉寸阴间,抟金新范里。出焙色香全,争夸火候是”。林逋:“石碾清飞瑟瑟情,乳香烹出建溪春。”杨万里:“茶灶本笠泽,飞来摘茶国,堕在武夷山,溪心化为石。”朱熹咏武夷茶:“武夷高处是蓬莱,采取灵芽余自栽。红裳似欲留人醉,锦幛何妨为客开。”宋人写的茶诗比唐代还要多,据资料统计有千首以上。
在宋代,举办宫廷茶宴,以茶恩赐官吏,也是历史上少有的国风。尤其是宋徽宗对茶颇有研究,曾撰《大观茶论》,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,盛赞:“茶以建茶为上,器具建盏最佳!”受宠若惊的臣子不忘恩赐,王禹偁叩谢:“样标龙凤号题新,赐得还因作近臣。烹处岂期商岭水,碾时空想建溪春。”闽北建州的“龙凤饼团”专为皇宫享用,为君臣酷爱,所以世间茶饮,有着唐人重阳羡茶,宋人重北苑茶。
“北苑将期献天子,林下雄豪先斗美。”出自范仲淹《斗茶歌》,朝廷看重茶,民间茶乡每年盛行一次“茶王”的“踩街”之风。茶叶收获季节,茶农们拿出自家上品,参加“茶王”竞赛,作为贡茶之选。
斗茶场上,以统一白瓷杯,同一壶沸水,推选德高望重的老茶农进行评定。各人茗茶入壶,滚水高冲,杯上春风拂面,静观茶色,细闻香味,经过三泡茶品尝后,茶王胜出,顿时全场轰动,鞭炮声、锣鼓声响成一片。茶农扮相“茶王”,手捧茶中之王,坐上八人彩轿“踩街”,以示荣光,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绕镇一周,成了茶文化一大奇观。
更多精彩内容,请关注伴夏茶网(茶社会)微信公众号banxiachawang
责编:画中仙窗外碟
此新闻来自于"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"
版权声明:
① 凡本网注明"来源:伴夏茶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伴夏茶网,转载请务必注明"来源:伴夏茶网", http://www.igohntv.com。违反者本网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。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的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资讯热点